发布日期:2025-07-18 17:03 点击次数:92
2025年7月7日,越南工贸部突然宣布,对原产于中国的热轧卷钢加征27.83%反倾销税,且提前一天生效,征税期长达5年。 就在同一周,越南刚与美国达成一份“不平等条约”,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20%关税(此前为46%),但越南必须对美国开放零关税市场,并允许美国海关入境稽查生产线!
协议中暗藏一条针对中国的“毒丸条款”,经越南转运的中国商品,将被美国征收40%惩罚性关税。 越南左手拿美国“减税”当筹码,右手对中国捅刀,背后是1230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的诱惑,更是60%电子元件、82%焦炭依赖中国却敢冒险的赌徒心态。
2025年7月7日,越南工贸部发布公告,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热轧卷钢产品征收27.83%的反倾销税,实施期限为5年。 但这份公告的生效日期被定为2025年7月6日,比发布日期还早了一天。 这种“追溯征税”的操作在国际贸易中极为罕见,通常关税政策从宣布当日或未来某一时间点生效。 越南刻意将生效日期提前,被贸易专家批评为“违背国际道义”,带有明显的突袭意图。
热轧卷钢是越南基建和制造业的核心原材料。 2024年,中国钢材占越南进口总量的63%,其中热轧卷钢年进口量超1273万吨。 越南本土钢厂产能不足,无法满足其快速扩张的基建需求,尤其是中越合作的铁路项目和工业区建设。 此次加税后,越南本土企业采购成本将飙升15%-20%,部分建筑项目已因成本压力暂停招标。
越南对华加税的时间点绝非巧合。 就在7月2日,特朗普高调宣布与越南达成“历史性贸易协议”,核心内容有三条:
美国对越南商品关税从46%降至20%:看似让步,但20%税率仍是此前越南享受的最惠国税率的2倍;
越南对美国商品全面开放零关税市场:美国农产品、飞机、天然气将零门槛涌入越南,挤压本土农业和制造业;
对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征40%关税:条款中“转运”特指中国商品借道越南出口美国的行为。
为换取这纸协议,越南还接受了更苛刻的条件:允许美国海关人员入境检查生产线,核查商品是否“混入中国成分”。 这种让渡经济主权的条款,被越南学者称为“经济治外法权”。
美越协议中最致命的,是针对中国转口贸易的40%惩罚性关税。 根据条款定义,“转运商品”指在越南仅完成简单加工(如贴标、喷漆)却取得越南原产地证的中国商品。 这类商品进入美国时,税率将从普通越南商品的20%直接翻倍至40%。
这一条款直击中国企业的“越南中转”模式。 例如东莞家具厂将半成品运至越南喷漆后贴“越南制造”标签,再出口美国。 按新规,此类操作因未满足“实质性转型”(HS编码前6位改变或本地增值率超30%)将无法获得越南原产地证,只能按40%缴税。 仅2024年,越南对美转口贸易额就达420亿美元,其中72%与中国企业相关。 新规落地后,超300家中企面临搬迁或关停。
越南对华政策反复早有先例。 2024年12月,越南刚宣布加速中越铁路连接计划(连接广西与谅山省),三天后却对中国钢铁、化工产品加征97%关税。 当时越方声称“保护本土产业”,但同期却对美国大豆、牛肉实施零关税,暴露其政策倾斜。
此次加税同样充满矛盾。 2025年4月,越南工贸部曾对中国合金钢镀层板征收37.13%临时反倾销税,但一周后却为美国液化天然气(LNG)关税减半举办庆祝酒会。 这种“东边送媚眼,西边挥拳头”的操作,被国际媒体嘲讽为“政治变脸艺术家”。
越南敢冒险得罪最大贸易伙伴,根源在于其对美国市场的畸形依赖:对美贸易顺差1230亿美元(2024年),占越南GDP的28%;美国市场占越南出口总额30%,46%关税威胁足以让其经济崩盘。
但越南忽视了一个致命矛盾:其制造业60%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。 以电子产品为例,越南组装的iPhone中60%零部件来自中国,半导体设备、精密仪器对华依存度高达80%-93%。 若中越贸易缩减30%,越南GDP将暴跌5.7%。
讽刺的是,中国对越南长期释放善意。 2025年7月初,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、英国、印尼等国不锈钢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时,特意将越南排除在名单外。 而越南却选择在此时对华加税。
中国商务部已在7月3日明确表态: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中方利益达成交易,若越方执意配合美国打压中国产业链,中方将坚决反制。
中越铁路项目或搁置:价值82亿美元的河内-谅山高铁由中国援建,原定2026年通车,现技术团队已暂停勘察;
关键原材料断供风险:中国控制全球82%稀土加工产能,越南光伏板、电动车电池所需的高性能磁铁完全依赖中国出口;
产业链转移加速:中国钢厂已启动“越南替代计划”,将产能转向印尼德信钢厂(扩产至1000万吨/年),并联合马来西亚制定低碳钢铁标准。